【全球新要聞】旱地水稻技術示范播種 院士團隊在瀾滄縣竹塘鄉參加活動
來源:云南網     時間:2023-05-05 09:56:25


(資料圖片)

村民推著旱地滾播器播種

近日,云南省旱地水稻技術示范春播現場推進會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舉行。

在竹塘鄉老炭山村哈果馬旱地水稻示范區,村民推著旱地滾播器在自家旱地播種;在蒿枝壩旱地水稻示范區,技術團隊就旱地水稻品種、栽培技術、病害、蟲害、草害發生及防控開展技術培訓。

種植旱地水稻是我省為增強口糧生產和保障能力開展的探索,基于陸稻種植傳統,對水稻抗旱品種和旱作技術進行不斷革新。云南多山,灌溉條件有限,水稻產能長期缺口較大,山區農民的口糧以玉米等雜糧為主。為解決部分山區、半山區群眾口糧需求,促進旱地耕種節本增效,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率領云南農業大學旱地水稻技術團隊來到瀾滄縣,在竹塘鄉蒿枝壩村民小組的山地上試驗旱地雜交水稻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朱有勇介紹,要在旱地種水稻需解決兩個難點。一是水稻旱地分蘗技術,研究團隊利用雜交優勢選育了一系列新品種,在旱地條件下與水田一樣分蘗旺盛。二是旱地稻田除草技術,旱地雜草比水田種類多、生長旺盛,研究團隊根據雜草生長發育規律,研究了雜草萌芽前的封草技術,減小了旱地稻田雜草危害。

2022年9月,專家組對蒿枝壩旱地水稻現場稱重得出了結果——平均畝產690.9公斤,比傳統旱稻產量提高了近400公斤。2022年,竹塘鄉就種植旱地水稻8761畝,最高畝產788公斤,平均畝產397.6公斤,總產量348.34萬公斤。2023年,該鄉將推廣旱地水稻10012畝。

目前,朱有勇院士及團隊通過對兩個難點的攻克,盤活了山區農民的土地,讓農民吃上自己栽種的稻米。

近年來,云南省針對糧食安全結構性問題,把水稻旱種作為“穩口糧”的一項重要舉措,探索水稻旱種高效栽培技術。2022年省級安排示范推廣面積50萬畝,示范推廣區域覆蓋11個州(市)59個縣(市、區)。下一步,云南將按照“優化布局、持續探索”的思路,穩步推進水稻旱作示范推廣。

推進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克勤,中國工程院院士榮廷昭、朱有勇、康振生、鄒學校、柏連陽見證了瀾滄旱地水稻技術示范播種成果。

云報全媒體記者陳鑫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