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海鮮“打飛的”來長沙 性價比更高,兩天賣了22噸-觀焦點
來源:華聲在線     時間:2023-07-02 17:56:0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媒體記者 歐陽倩

大龍蝦揮舞長臂,東星斑甩著尾巴跳躍,皮皮蝦弓著身子游走……在坐落于雨花區的中非經貿博覽會常設展館里,60多個品類的非洲海鮮打著“飛的”來到長沙,成為展館首批海鮮類“遠方來客”。6月28日至29日訂單達22噸。

“通關便利是非洲海鮮進入湖南市場的重要條件。”亞歐非貿促會會長蘇軍平介紹,這批海鮮主要來自馬達加斯加、南非、莫桑比克等非洲國家。有黑虎蝦、大龍蝦、帝王蟹、石斑魚、皮皮蝦等活體海鮮,也有各類魚丸、蝦丸、蟹棒等冰鮮產品,還有部分貝類等預包裝海鮮。

首批海鮮主要走空運。今年4月16日,南航長沙至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航線增至每周2班,航程約12小時,貨物通關時間大約2至3小時。“也就是說,15小時左右非洲海鮮就可抵達長沙。目前還有非洲冰鮮走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歷經23天也能到。”蘇軍平說。

非洲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工業污染少,海鮮產品個頭大、肉質好。這兩年,前往非洲對接海鮮進出口貿易的中國代理商越來越多,市場潛力很大。

“我們看好中非經貿博覽會常設展館這個平臺。”蘇軍平介紹,以前,常設展館由高橋大市場運營,主要負責展示商品和業務對接,今年轉為由非洲各國商協會以及商務聯絡處負責運營。常設展館今年新引進非洲產品經銷商200余家,絕大部分為產品生產商或總代理,減少了貿易中間環節,產品性價比更高。“以前多數非洲企業是來這里展示產品,現在是來扎根做生意。”

博覽會期間,展館設立了“海鮮美食街”,現場制作不同口味的海鮮產品,供市民品嘗。現場還有部分預制海鮮產品,市民買回家簡單加工即可食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