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威馬疑又停薪,僅發中高層工資!“討債大軍”攻陷官方微博
來源:搜狐科技     時間:2023-07-02 16:04:16

距離高調宣布全力開展復工復產僅三個月,威馬再次被曝出停薪。6月27日,飛靈汽車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此前縮小工資發放范圍之后,威馬本月再次停薪。據悉。目前只有總監及以上的中高層才有工資,其他人均暫停發放工資。截至目前,威馬方面也暫時未對該消息作出回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與此同時,威馬汽車的官方微博和威馬CEO沈暉個人微博的評論區也已經被“討債”的網友占領。其中,既有網友在催補發工資和補繳公積金,還有網友在催威馬AAP修復和車輛售后問題;還有網友在關心威馬的產品推進問題。目前,威馬汽車和沈暉的微博均已關閉微博評論。

據之前媒體報道,每個月25日威馬的發薪日。而這也不是威馬第一次被曝出拖欠員工薪水。去年11月份,威馬內部通過管理層降薪50%、其他員工降薪30%等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在今年2月中旬,由于威馬停薪欠薪,導致湖北黃岡工廠兩百多名員工進行集體維權。根據當時媒體報道,去年12月份,員工到手工資僅500元左右。

隨后的2月24日晚,威馬發內部信首次正面談及近期公司的大規模降薪和斷繳員工社保等事件。在內部信中,威馬表示將盡最大可能保障復工復產人員的薪資待遇,其余人員安排無薪休假。“無薪休假”這一說法也在當時引起熱議。

而在經歷一系列停工停產和停薪欠薪風波之后,威馬突然在3月7日官宣“全力開展復工復產”,并表示針對前期因供應鏈緊張造成部分用戶售后不便的情況,正在緊急調撥相關零配件盡快滿足用戶需求。此外,威馬宣布全國將有超過100家經銷商門店陸續恢復常態化服務,為用戶解決各類購車、用車問題。

而對于突然的復工復產和經銷商體系的恢復,仍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比如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其這一做法?拖欠員工薪水和供應商的貨款何時能夠補上?

在這兩個“好消息”發布后,便鮮少有關于威馬的好消息傳來。相反,壞消息倒是接踵而至。3月29日,威馬汽車制造溫州有限公司被凍結股權約40.4億人民幣;5月15日,由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1.25%的成都威鴻置業有限公司新增股權凍結信息,凍結股權數額1230萬人民幣;5月25日,正威馬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股權凍結信息,被執行人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凍結股權數額2248.5萬元;6月15日,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被執行標的288.76萬余元。

此外,在5月上旬,據海南特區報報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威馬汽車4S店全部關門。不僅車輛問題不斷,而且還找不到售后,沒有配件,導致2000余位車主保養維修難。

作為曾經最有錢的造車新勢力之一,如今卻深陷資金短缺的泥淖之中。威馬汽車港股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已經完成9輪融資,金額累計約180億元。從融資總額來看,威馬汽車的融資金額并不比“蔚小理”和零跑少。上市之前,“蔚小理”和零跑的融資總額分別為150億元、188億元、120億元和112億元。

回顧威馬的造車之路,能夠很明顯地發現前期工廠這樣的重投資成為其前進路上的負擔。沈暉對于工廠的態度也從起初的“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著覺”,轉變為“站在現在反思,我們對兩個工廠的投入有點太多了,前期幾乎有一半的資金都耗到整車廠去了。”按照黃岡工廠每年15萬輛的產能和實際承接1萬多輛的生產任務來計算,基本上工廠一年只需開共24天就夠了。而這些造廠的成本最終都轉化在了賣車的虧損成本之中。

除了建廠,威馬在研發投入上其實花得并不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研發開支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元和9.81億元,三年研發開支合計28.66億元。以2019年為例,“蔚小理”的研發投入分別為44.28億元、20.7億元和11.7億元。后來的結果是,“蔚小理”三家新品和新技術不斷,而威馬的新車則依然在使用第一代平臺架構。產品力上的落后,又進一步影響了其市場競爭力,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對威馬來說,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成了活下去的關鍵。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威馬從2021年就在沖擊IPO,地點從科創板和港股轉到美股,最終將目標瞄準港股,稱得上是造車新勢力中上市之路最為曲折的一家。但遺憾的是零跑都完成了上市,威馬仍然未能通過聆訊,并最終選擇了借殼登陸港股。

在今年1月份,Apollo出行表示以20.2億美元收購威馬,并通過每股0.55港元配發288.25億股的方式進行結算。交易完成后,威馬汽車將持有311億股Apollo出行股份,占比達到68.26%成為Apollo出行最大股東。按照此前預計,今年二季度威馬汽車將在港股掛牌上市。屆時,威馬的資金儲備壓力或得以減輕。目前時間已經到了6月底,還沒有關于威馬IPO的新消息傳出。這意味著,威馬的上市時間也將再往后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