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發病多,用好中醫藥-古代治咳方案選錄(之二十五) 世界最資訊
來源:頂端新聞     時間:2023-06-13 12:21:14


(相關資料圖)

25.古代治咳方劑醫案選錄(之二十五)

◆消痰丸

【組成】黑牽牛四兩半生半炒、槐角子、青皮去白各半兩,半夏湯洗七次,焙干一兩,皂角不蚛肥者,去皮子,涂酥炙黃二兩。

【用法】上為細末,生姜、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 丸,食后服,生姜湯下。

【主治】風勝痰實,喘滿咳嗽,風氣上攻。

【出處】宋·許國禎《御藥院方·卷五》。

研究表明,牽牛子含有牽牛子苷,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則分解出牽牛子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產生強烈的瀉下作用。還可引起腸黏膜充血而誘發子宮出血及月經過多,并易引發流產或早產。大劑量可刺激胃腸黏膜,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及黏液血大便,還可刺激腎臟,出現血尿。嚴重者可損及中樞神經系統,發生語言障礙、昏迷等,因此應謹慎使用。皂莢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促進呼吸道黏液的分泌,產生祛痰作用。但皂莢所含的皂苷有毒,對胃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胃黏膜被破壞而吸收中毒,故用量過大、誤食種子或豆莢,及注射用藥均可致毒性反應。初感咽干、上腹飽脹及灼熱感,續之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腹瀉,大便多呈水樣、帶泡沫。并有溶血現象,出現面色蒼白、黃疸、腰痛、血紅蛋白尿及缺氧癥狀等。同時出現頭痛、頭暈、全身衰弱無力及四肢酸麻等。嚴重者可出現脫水、休克、呼吸麻痹、腎衰而致死亡。故應用牽牛子、皂角當慎重。

提示:在中醫師指導下應用中藥。用藥不愈及時到醫院就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