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如何越辦越好?廣州這家開了20年的書店有了新思路
來源:騰訊網     時間:2023-08-31 22:15:40

《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大約有4061家實體書店新開業,但同時也有1573家書店結業。

不少讀者一邊感嘆書店很難經營,一邊習慣性地看電子書、網購紙質圖書。不變的是,大家都認同,我們一直都需要書店。


(資料圖)

在實體書店經營不易的今天,廣州有一家書店悄然迎來了20歲生日。近日,羊城復合型文化生活書店——唐寧書店迎來了20周年生日。從書店出發,以“書店+”模式探索美好生活方式的多種可能性,為市民、游客帶來豐富的體驗。

是書店,更是藝術空間

走進番禺CBD南村萬博的四海城商業廣場,很容易逛到一個兩層樓高的文藝范店鋪,從它的藍色大門走進去會發現,它是個書店,更是個藝術空間。

記者走訪時看到,許多讀者坐在書店的“小劇場”臺階座位上安靜閱讀,有的家長正在兒童區給孩子講繪本故事,有的消費者正在體驗調香、插花、繪畫。

書店內還有咖啡館區域、酒吧區域。每周,書店還會開展讀書會、親子手工課等有趣的活動。這就是唐寧書店四海城店,開業已三年,是目前唐寧書店7個門店中人氣最旺的一個。

在點評網站,網友們對唐寧書店的評價中,有一個高頻詞是“療愈”。唐寧書店創始人魯寧馨說,“療愈”打開了我們對書店的想象空間,閱讀、咖啡、調香、花藝、酒吧等等,所有具備“療愈”能量的事情都可以成為書店的有機內容。

書店消費模式和需求正在改變

聊起逛書店,消費者的認知正在悄然改變。當消費者走進書店,很可能不是單純為買書,可能是想買禮品、感受藝術熏陶、獲得一段治愈的時光等。

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研究員葉詩茗調研發現,一線城市受訪者中,23%的人每月會逛2-3次書店,其中43%的人在書店空間中參與過展覽、分享會、手工活動等各類活動。

65%的受訪“90后”,逛書店不一定會買書,但很可能會買其他東西,如文創產品、學習用品、新奇體驗。72%的受訪“00后”、63%的受訪“95后”,想買禮物時,會考慮創新書店或人文書店。

調研結果還顯示,消費者對書店的期待有:“在傳統的功能空間中,包容更多個性化的場景”“書店的公共性可以讓消費者與生活、身邊的人更有鏈接”“讓消費者享受美和舒適的氛圍”。

鑒于此,唐寧書店給自己的定位是“社區書店”,堅持在地文化與城市共生的美學探索。魯寧馨還曾說,“萬事皆可書店”。除了開書店,在20周年慶活動上,唐寧書店聯合生活方式研究院、大頭視頻,一起“為個性化的中國生活方式提案”,開啟戰略合作。三方將攜手共創,以“內容+場景+運營”賦能品牌。

“最初的想法是做一間好的書店,現在是一個空間、容器,能承載城市里人和人交流、相互陪伴的生活空間。”魯寧馨在唐寧書店20周年活動上說,“20年后,唐寧書店仍會在這里,繼續陪伴所在的城市和社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實習生 蔡思行

圖/主辦方供圖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曉楠

校對 | 周 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