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梅雨季節小心霉菌性耳道炎 專家提醒:這些方法可預防
來源:揚州晚報-揚州網     時間:2023-06-30 09:27:53

繪圖 沈江江

梅雨天潮濕悶熱,來醫院就診的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明顯增多。洗完澡不及時清理耳朵的水,長期戴入耳式的耳機而不清潔,用不潔的棉簽掏耳朵等,都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導致霉菌性外耳道炎。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余爵波提醒,梅雨季,更要保護好自己的耳朵。


(資料圖)

女孩睡夢中突然耳痛聽不清

市區8歲女童樂樂前幾天正在睡覺時,突然被一陣疼痛驚醒。她大聲喊著媽媽,卻發現自己的耳朵好像多了一層膜,有些聽不清別人說話。

隨后,樂樂的媽媽趕緊帶她到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余爵波接診后發現,樂樂患的是典型的霉菌性耳道炎。除了樂樂之外,當天下午的門診中,有5個霉菌性耳道炎患者前來就診。

為什么梅雨季更容易發生霉菌性耳道炎?余爵波介紹,霉菌性外耳道炎一般多發生于夏季,這是因為夏季出汗、洗澡較多,悶熱潮濕的梅雨季節本身水分就不容易蒸發,再加上外耳道內部比較狹窄,容易進水或積存分泌物,而霉菌容易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孳生。

【提醒】保持耳道干燥是預防霉菌性耳道炎的關鍵。洗澡后用干凈的毛巾輕輕擦干耳朵,避免耳道內殘留水分。

耳機常年不清洗戴出耳道炎

李女士非常喜歡用手機刷劇,為了不打擾別人,她都會戴上入耳式耳機用手機看電視劇。最近一段時間,李女士總感覺自己的左耳朵有些發癢發痛,而且癥狀越來越嚴重,她趕緊到醫院診治。

經過醫生檢查,李女士的左耳朵為霉菌性耳道炎。“醫生直接問我,是不是很喜歡戴入耳式耳機,平時也不怎么清潔耳機。”聽了醫生的話,李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從沒有清潔過耳機。“因為戴這個耳機習慣了,用了一年多,即便換手機也沒有換過耳機。”聽了李女士的話,余爵波分析說,李女士此次疾病很有可能是耳機上的細菌導致耳朵發炎。

余爵波介紹,人的耳朵里有耵聹(俗稱“耳屎”)、死皮細胞等,在戴上入耳式耳機后,就會附著在耳機上。而不使用耳機時,如果把耳機放在口袋、桌子等地方,則會不斷沾染外界細菌。在戴上耳機之后,耳朵內的溫度會有所升高,空氣也難以流通,因此耳機表面的細菌可能會因此而大量快速繁殖。

【提醒】在使用入耳式耳機時盡量不要到處亂放,做到專人專用,以免產生交叉感染。同時對于耳機要定時清潔,尤其是在與他人共用耳機的時候,使用前后都需要對耳機進行徹底清潔,最好一周清潔一次。在不使用的時候,要將耳機放在干凈的盒子或者袋子里保存,避免沾上外面的灰塵。如果耳機上的耳套使用時間過長,需要定時更換。

掏耳朵掏出霉菌性耳道炎

近日,市民陳先生總覺得自己的耳朵癢癢的,還有了異常分泌物。他來到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被確診患上了霉菌性耳道炎。

陳先生最近感到耳朵不適,于是決定自行清理耳垢。然而,當他用棉簽掏耳朵時,發現耳朵內部出現了異常分泌物。隨后,他迅速就醫,被確診患上了霉菌性耳道炎。

為什么掏耳朵也能患上霉菌性耳道炎?余爵波介紹,掏耳朵時使用棉簽等尖銳物品容易刺激耳道皮膚,破壞了耳道內部的保護屏障,從而導致霉菌感染的機會增加。

【提醒】余爵波提醒,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特別是在清潔耳朵時要謹慎行事。他們建議,使用棉簽時不要過度深入耳道,以免刺激耳道皮膚。他建議,患者在出現耳朵不適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處理耳道問題,以免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專家支招

這些方法可預防霉菌性耳道炎

余爵波介紹,梅雨季潮濕,特別容易患上霉菌性耳道炎,但是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預防,具體包括:

保持耳朵干燥:洗澡后用干凈的毛巾輕輕擦干耳朵,避免水進入耳道。

避免使用棉簽:使用棉簽清潔耳朵時容易將耳垢推入耳道深處,增加霉菌孳生的機會。因此,最好避免使用棉簽清潔耳朵,而是使用溫水輕輕清潔外耳道。

避免長時間使用耳塞或耳機:長時間使用耳塞或耳機會導致耳道潮濕,增加霉菌孳生的機會。如果必須使用,盡量選擇透氣性好的產品,并定期清潔。

避免過度清潔耳朵:過度清潔耳朵會破壞耳道內的正常微生物群落,使耳道更容易感染霉菌。只在需要時進行清潔。

避免接觸霉菌源:盡量避免接觸霉菌源,如霉菌污染的水、土壤、食物等。在潮濕環境中工作或生活時,注意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

加強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量運動等,可以增強免疫力。

如果出現耳朵瘙癢、分泌物增多、耳朵堵塞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加重。 通訊員 傅軒 記者 陸康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