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點:每日優鮮收摘牌通知 “生鮮電商第一股”即將退市?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3-06-15 06:02:04

6月14日,貝殼財經記者從每日優鮮獲悉,今年6月6日,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資格部通知該公司,已決定將該公司的美國存托股票( ADS)從納斯達克退市,除非該公司及時要求在納斯達克聽證小組舉行聽證會。

每日優鮮方面計劃及時要求專家組進行聽證,并在聽證程序最終結束之前暫停任何摘牌相關行動。


(資料圖)

一位資本市場資深律師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這類聽證會上,關于“未能重新達到股東權益相關要求”,納斯達克相關部門一般會詢問例行問題:一個是每日優鮮“目前最新的數據是否滿足要求”,另一個則是“為什么沒有按時遞交年報,公司有什么重大財務問題?”

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對于每日優鮮來說,“(聽證)已經沒什么意義了”。“應該會退市。因為它的業務已經沒有了”。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也認為,“基本沒有什么希望了。”每日優鮮在公告中則表示,不能保證審裁小組會批準該公司繼續上市的要求,亦不能保證該公司能夠在審裁小組聆訊后批準的任何延長時間內,證明其符合適用的上市準則。

目前,每日優鮮APP頁面已經無法正常加載。

年報難產,市值已不足500萬美元

關于這次摘牌通知,每日優鮮解釋稱,2022年12月5日,納斯達克通知公司,它不再滿足納斯達克相關上市規則中“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上市的最低1000萬美元股東權益”要求。截至今年6月5日,公司也仍未能重新達到股東權益要求,導致納斯達克于6月6日發出信函。

截至今日,每日優鮮的2022年度財務報告也還沒有遞交。2023年5月18日,納斯達克通知公司,由于未能及時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財政年度的表格,公司不符合納斯達克上市相關規則。納斯達克在2023年6月6日的信中表示,公司應該向專家組解決有關提交拖欠的問題。

對于收到摘牌通知,每日優鮮方面表示,計劃及時要求專家組進行聽證,并在聽證程序最終結束之前暫停任何摘牌相關行動。

對于每日優鮮計劃聽證試圖繼續保持上市的努力,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基本沒有什么希望了。”只是聽證會屬于企業本身的權利,“總要用一用。”

李成東認為,生鮮電商的前置倉模式本身沒有問題,“美團買菜、樸樸超市等也都在做這個模式,相對于便利店模式,前置倉的模式本身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用戶體驗更好。”他強調稱,“每日優鮮的失敗不是敗在模式上了,問題主要是出在經營上面。”

李成東進一步分析稱,每日優鮮屬于面向VC(風險投資機構)的打法 ,資本驅動下持續追求更大規模,“每日優鮮做了很多業務,戰線太長,燒了很多錢,其運營的精細化是不夠的,結果導致運營指標的虧損,“從后面的情況看,每日優鮮沒法融到更多的錢,那肯定就敗在了資本上面。”

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搶先登陸資本市場,成為“社區零售數字化第一股”,上市首日收盤價報9.66美元,市值為22.74億美元。而截至發稿,每日優鮮股價為0.553美元,市值為438.88萬美元。

每日優鮮APP頁面無法正常加載

去年7月份,每日優鮮被爆陷入經營危機,公司關閉了30分鐘極速達業務。不過公司相關負責人彼時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公司的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不過,6月14日下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打開每日優鮮APP ,頁面已處于無法正常加載狀態。

去年11月14日每日優鮮發布了2021年度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2021年,每日優鮮凈營業收入分別為60億元、 61.3億元、69.52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9.09億元,16.49億元,38.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84億元。公司經營活動中使用的現金凈額分別為19.669億元、16.118億元和25.89億元。流動負債總額分別為24.188億元、28.978億元和32.993億元。

每日優鮮在財報中也提示了公司經營面臨的相關風險。“我們在前幾年發生了凈虧損、經營活動產生的負現金流和凈流動負債。如果我們沒有能夠實現盈利或籌集足夠的資金來滿足我們的資本需求,我們可能不會繼續經營下去。”

每日優鮮還提到,“公司在2022年7月采取了重大的經營戰略調整。但是這些經營戰略調整可能不會最終成功。”這主要指其關閉前置倉零售業務和裁員。每日優鮮提到,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一年中,前置倉零售業務約貢獻了公司總營收的90%。因此,業務戰略的重大調整對公司的業務、財務、信譽和前景產生了重大和不利的影響。是否以及何時重新開放前置倉業務取決于公司融資和業務運作情況。隨后,公司也決定關閉次日達業務。

每日優鮮也計劃進一步調整業務戰略,向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轉型,“利用在食品雜貨供應方面的市場知識,提升中國社區零售行業的數字化水平。”不過其也提醒,“這些努力最終是否會像預期的那樣帶來好處,還不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年報還顯示,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12月31日,每日優鮮分別有員工1771名、1335名、1925名。而截至每日優鮮發布2021年年報的時間(2022年11月14日),公司全職員工剩55人。

對于每日優鮮遭遇的經營困境,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表示,最開始生鮮電商是以爆款模式和一二線城市來進行預測的,當品類開始豐富、地域開始擴展的時候,就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從供應鏈、物流配送再到用戶需求都會有各種不確定性產生。“特別是生鮮的保質期都比較短,非標品的供應鏈建設和損耗成本對企業來說負擔很重。”

為何過去成功而現在失敗?張書樂認為,主要在于爆品思維。他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做店鋪,爆品思維可以成功,作為模型,小范圍試錯沒問題。但做平臺,品類無限豐富,爆品就成了負擔。“平臺自建一切,且品類瘋狂擴張,給資本市場畫大餅的時候,也就給自己的暴雷埋下了種子。”

莊帥則認為,對于自營為主的垂直電商平臺來說,最好的策略就是在提升商品力的同時,放棄自建APP和自建配送騎手,直接成為供應鏈公司,與外賣類平臺合作開展即時零售業務,才可以持續盈利性增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孫文軒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