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業率高達20.4%,原因跟2019年的一件事有關
來源:勞務宏觀筆記公眾號     時間:2023-06-04 00:33:32

4月份,我國16到24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也就是青年失業率)打破紀錄,達到了20.4%。


【資料圖】

差不多5個年輕人里面,就有一個找不到工作。 (近年來青年失業率,見下圖)

青年失業人口的主體是大學生。大部分學生一般都是7月份左右畢業,所以每年七八月份才是青年失業率的峰值。

今年剛到4月份,失業率就達到了破紀錄的20.4%,預計到了7月和8月,失業率將會持續走高。

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疫情三年積壓了一部分的就業;近期的經濟不景氣,尤其是外貿疲軟和民營經濟投資意愿不足,也造成招聘的崗位減少;而且我國勞動力市場長期存在結構性招工難問題,很多年輕人的技能、經驗和市場需求不匹配。

但還有一個直接相關的原因,被很多人忽視了。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專科)院校“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

100萬人是一個非常大的增幅,2018年全國高職院校總共才招收了368萬多人。

當年,高職院校實際招生達到了483.61萬人,比2018年增加了114.78萬人,增長率達到31.12%。一夜之間,我國高校毛入學率超過50%,實現了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等教育是普及了,就業能跟上嗎?

由下圖可知,我國本科院校的擴招都是逐步累積的。在2019年之前,專科也就是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也是穩步小幅增長的。2019年高職院校的招生數量驟然上升,3年之后,大量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會對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造成很大的影響。

2019年擴招100多萬后,我國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在此基礎上不斷上漲,到2022年達到了600萬左右。按三年學制計算的話,2019年擴招入學的486.61萬學生,正好去年夏天進入就業市場,而2020年招收的524.34萬人的高職學生也將于今年夏天畢業生。據媒體估計,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包括本科和高職)規模將達到1158萬人。

突然增加的高職學生,和不太景氣的宏觀經濟疊加在一起,失業率攀升也就不難理解了。

高職生在就業市場上處于非常尷尬的位置,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之后,這些高職畢業生既不愿意接受傳統的藍領工作,在技術性、管理性崗位上和本科畢業生相比,又處于競爭劣勢。

對于從事藍領招聘的勞務中介而言,這或許也是一個機會。

最近沿海地區工廠的訂單在逐步恢復,工價也開始略有上漲。人力資源機構或許可以考慮將招工的對象擴展到高職生、專科生當中。這些學生可能不愿意長期做流水線的工作,但是他們素質相對較高,在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有些人也會選擇進廠作為過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