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資訊:我也是武漢觀鳥會一員啦,黑枕王鹟是我的幸運使者
來源:武漢頭條     時間:2023-05-27 00:55:06

【來源:武漢觀鳥】


(相關資料圖)

我成為武漢觀鳥會一員啦, 黑枕王鹟是 我的幸運使者。

黑枕王鹟,武漢第453號新記錄

我是武漢城市職業學院一名普通教師,網名叫牧蟲人。蟲即大蟲,是我眼里心里最可愛的學生們。源自《論語》“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暗含詩文通向自然萬物,兼有莊子“萬物與我為一”的意蘊。這個名字早在1999年QQ剛興起的時候就取好了,沒想到的是,冥冥之中卻注定了我與鳥兒的緣分。

真正接觸觀鳥,還得感謝2021年封城期間在網上刷到的一條推文——《窗外的鳥:武漢宅家觀鳥報告》——渺小的自己被困頓之時,窗外的鳥兒是那樣的自由自在,令人遐想和神往。各行各業受阻之時,大地幾乎凝滯,觀鳥卻能站在陽臺上進行,還讓人忘記一切煩憂,簡直不要太神奇。

《窗外的鳥:武漢宅家觀鳥報告》

作者:顏軍,管芙蓉,明亮

巧的是,此刻對面樓裙上居然停著一只紅隼(后來才知道鳥種名),像是有意在撩撥我。一整個下午就在那做著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一會兒伸直腿展開翅膀,一會兒歪著頭盯著我看,屁屁還翹得老高老高。

紅隼,牧蟲人攝

我徹底淪陷了。 我暗下決心,我要觀鳥,我也要成為拍鳥達人。

不久,我主持一個國家資源庫項目《手機攝影與寫作》,特地在里面設計了一個版塊——手機拍鳥。因為自己手機拍的并不多,也沒有好的鳥類手機攝影作品,就找到了華科大附小的自然教育專家朱映輝和程偉老師。交流中,漸漸地對觀鳥知識和意義多了一些了解。

有一種人,一旦喜歡一件事,就會為之瘋狂。我就是!

果然,從2021年7月12日那天開始,便對身邊的鳥有了能動觀察和有意注意。校園行走,社區閑步都會下意識地去看去聽。因為不熟悉鳥名,特地買了一本《武漢鳥類圖鑒》(后來才知道這是武漢觀鳥會的重要成果),里面載錄了武漢市419種鳥類,簡直是觀鳥的葵花寶典。我先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認識20種武漢常見鳥,再圍著東湖去看東湖的217種鳥……

朋友圈首次發布觀鳥內容

《黑水雞的故事》

菜鳥觀鳥,一定會鬧出許好多笑話,當然也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快樂。

有一次,2021年11月2日這一天早上,在學校教學樓下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像是水滴在木板上,單節奏地一直響著。尋聲找去,看到一只比麻雀要小的小鳥,在隔離帶草叢中活潑跳躍。趕忙用手機陷阱抓拍到模糊影像,軟件識別為雜色林鵙鹟,這不就是傳說中飲鴆止渴的鴆鳥嗎。一時興奮地發起朋友圈,結果被校友吳世武同學看到并立即給我糾正,說這種鳥在中國沒有記錄的。我明白,觀鳥不能兒戲了,一定要端正科學態度。再接著,我就慘了,這只鳥就成了我的心心念。一有空就想去找尋,就想著去搜尋它的聲音,總想著看清它到底長什么樣子,差點都魔怔了。一個月后,終于用相機拍到它了清晰影像——原來是一只強腳樹鶯,這家伙果然是林中隱士名不虛傳啊。

觀鳥過程中鬧過的笑話

再一次,2022年3月10日,學校師生排隊做核酸,幾十米長的隊伍,吹著冷風,頭頂陽光,艱難地移動著。幾乎所有人都捧著手機在刷些什么。因為眼睛常常生疼,我只能漫目遠眺。突然,不遠處的草坪上昂首立著一只漂亮的小鳥,哇,那不是北紅尾鴝么。寂寞沙洲冷,落花似有情。我趕忙用手機拍攝,鳥兒似乎也知我意,也不跑遠,于是各種拍,長長隊列的百無聊賴一去無蹤。照片發到鳥群時,老丟只說一句,觀鳥的人隨時都會有比別人多幾倍的快樂。真是深以為然啊!

做核酸時拍攝到身邊的北紅尾鴝等

何止快樂,觀鳥還是一項帶有較強科學性的全能運動呢。 要是放在校園里那就是一種校園文化。 誰說不是呢,我校就成立有 扶搖觀鳥 會,而且還是初教學院 小學科學教育專業的心修項目 。 觀鳥,讓我體會到大自然“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美好。 孔子說,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觀鳥又開啟了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美育德育的古今長河。 今天,觀鳥除了保護生態環境,愛護人類家園,還是一種提升高品質人格最有效的行動方式。

學校扶搖觀鳥會是初教學院小學科學教育專業的必修項目

刷過電影《觀鳥大年》,我理解追夢人的那顆赤子之心,瘋狂而理性,精彩又富足。 人生,常在于深耕細作,如若再廣種博收,豈不更美哉。

453,武漢新鳥1號黑枕王鹟,我的幸運鳥兒;00350,我的武漢觀鳥會會員新編號,又一個新的起點。

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大家庭。這個家庭充滿著專業氣息,超級有愛,活力四射,能量無限。這,是我的榮幸!

“在一起,把有意思變得有意義”,你愿意為武漢、為觀鳥會、為自己的家園,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那么一點點小小貢獻嗎?

是的,我愿意!

牧蟲人在華農指導學生觀鳥,郭勝娟攝

圖文:牧蟲人

武漢市觀鳥協會/ 簡稱:武漢觀鳥會

武漢市觀鳥協會是致力于野生鳥類研究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公益團體。

2017年3月30日在武漢市民政局注冊,業務主管單位為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協會前身為2007年注冊的武漢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觀鳥分會。

多年來,協會一直堅持以志愿者服務的方式,在武漢及周邊地區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和自然教育、鳥類調查監測和研究、鳥類保護和救助,以及鳥類棲息地保護。“在一起,把有意思變得有意義”凝聚了全體會員的共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協會為之奮斗的目標。

2020年協會被武漢市民政局評為3A級社會組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