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暉詳細解讀“壓著打”內涵以來源:強調“向前” 追溯到朗尼克時代
來源:直播吧     時間:2022-08-26 13:57:15

直播吧8月25日訊 大連人主帥謝暉在懶熊體育開通專欄,專欄第一篇,謝暉詳細解讀了“壓著打”這一戰術的內涵以及來源。

謝暉寫道:

沒想到一年過去,還有很多人在談論“壓著打”。我始終覺得“壓著打”不是一個特別完整的概念,那不過是喝完酒后說的一句話而已。

一年前發生的,是個爭議性事件。后來有很多正面的聲音,也有一些負面聲音,作為事當事人,我不好給自己做評語。

我是個不愿意談什么宏圖大志的人,因為那沒意義。我只想做一個教練,每一天能有一片草坪、足球和陽光……足矣。

1.壓著打強調向前的勇氣

一年前說的“壓著打”,是針對一場比賽。我當時帶南通支云隊征戰中甲聯賽,挑戰成都蓉城,對手實力比我們強一些,但我們能在比賽中做到60%以上時間是壓制對方的,就算很不錯了。要知道,很多時候在比賽中面對實力比更強的球隊時候,是壓不住的。

外界有時對“壓著打”的理解,是完全把對手壓制在半場,這是一種誤讀。跟拜仁比賽,能壓得住嗎?不可能的!但壓不住并不代表你不能向前。就好比一場比賽,我在有限的時間里是可以冒險的,哪怕我的實力比你弱,只有30%的時間可以壓制,但我還是敢于冒險進入你的禁區,在你丟球那一剎那給你打擊,給你的球門制造麻煩。

如果前壓后讓對方打反擊、丟球,就是自殺式的,那不成體統、不成道理,也不是我所倡導的理念。

足球比賽有時是需要后退的,沒有任何一支球隊、一場比賽不后退。關鍵問題是在后退過程中,如果發現有向前的機會,就必須在短時間內立刻向前,這點很關鍵。

我所說的“壓著打”,更多是為了強調一個“向前”的概念。對于任何一支球隊來講,“向前”很重要,不管你是在有球還是剛丟球的狀態下,都要想著向前。

怎么向前?簡單來說就是在無球的狀況下要向前給對方持球人壓力,在有球的狀況下要在時間和空間上給對方防線壓力,盡快形成射門,就是這么簡單。

2.我也是朗尼克的追隨者

很多人問,“壓著打”的戰術初衷是從哪里開始的?這要追溯到15到20年前的朗尼克(編者注:德國足球傳奇教練)時代,這是德國足球革新派的理念。

朗尼克把足球分為四個時刻:有球時刻、無球時刻、攻轉守、守轉攻。我們之前更多強調的是有球時刻和無球時刻該怎么做,朗尼克作為一個革命者、先驅者,更注重后兩個時刻,也就是丟球后6秒鐘和搶到球后6秒鐘究竟該怎么做,這就是所謂的“6秒轉換原則”,它不單單是從進攻和防守空間上給對手壓力,還包括時間上的。

從哲理上來講,時間上的壓迫對比賽更有影響力。

有人會把這理解為反擊,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是快攻,英語叫transition(轉換),強調6秒原則的轉換,沒等對手準備好就直接發起快攻。

這就是為什么德國足球在引領世界足球發展方面一直都是先驅,朗尼克后來的追隨者是克洛普,他在美因茨執教時球隊實力也很弱,他們也沒法做到壓著對手去踢,但卻可以打得很attractive(有觀賞性),一直在抓轉換、抓快攻,踢激進的、冒險的、向前的足球,這也是克洛普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圖赫爾是美因茨出來的,也屬于朗尼克這個派系。

這種足球如果再往早一些推演可以追溯到克魯伊夫對足球的詮釋,他說足球是“空間和時間的游戲”,從70年代就強調控球,強調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控制。

德國足球繼承后又在轉換方面做了進一步的發揚,這就是朗尼克的體系,后來通過克洛普、圖赫爾、納格爾斯曼等優秀的德國教練繼續發揚光大,我也算是一個追隨者。

作為這套理論的追隨者,我希望能把這樣的理念灌輸給自己帶的球隊。

我始終認為“壓著打”跟實力和能力沒太大關系,只是踢球的一種方式,壓出去打、壓上去打、向前壓。向前是一個方向性問題,快是一個時間性問題,這兩個都很關鍵。

通過以上這些闡述,我想基本上能把什么叫“壓著打”就說清楚了,希望大家能夠更了解我的執教思路和我對于足球的理解,也期待未來能在懶熊體育以個人專欄的方式跟大家做更多交流,大家有感興趣的話題可通過評論區留言。(懶熊體育)

關鍵詞: 大連人主帥 壓著打戰術來源 朗尼克追隨者 德國足球